籌組概念 目前雖有各類合作社現狀,多屬極小規模,以傳統思路、手法經營,著重生產,作業侷限狹窄, 鬆散小農生產型態,欠缺系統整合;土地規模條件,很難達到最佳利用;惡質競爭和一窩蜂種作,相互損害。新世代轉型,消費網路化;品牌信息、認證、行銷通路有新模式;農業生技介入,造就再生、創價,傳統合作社沒能跟上。運用數位互聯及生技、循環、再生新農資源,改變利用價值,走向無毒、有機、原生態的農作環境,搶救失衡大地及重建地景原貌。以產業鏈的整合形式,藉物聯聯網數位機制轉型, 推動消費型合作社。
籌組緣由 一.各領域的困難點: 1. 庶民消費者,關心:產品來源與價格,食安與無毒有機驗證,天侯與季節影響等。 2. 農民生產者,關心:銷售通路與價格,改造與無毒有機轉型,認證與生產管理等。 3. 農業生技者,關心:產品研發與實驗,改變與價值,通路與量化等。 二.相應解決對策: 1. 照顧生產者,獲得銷售通路和更實惠收益,與消費群力對接。 2. 媒合先進生技協作,相互扶持,找回共榮共生的價值。 3. 藉助整合,以消費合作社模式,提供生態環保、生命健康、生活安全的生態鏈。
未來展望 一、藉助政府的關注支持與民間產學研或社團整合,創造社會多贏局面。 二、透過各相關大學、中華環保產業總會、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等,邀集農委會及各區農會、原民會、環保署及市政府展開討論,希望可結合農村再生,推動百分百綠能社區。
本社理念 一、三生:生態農業、生命科學、生活美學。 二、三公:公益社會、公平貿易、公眾平台。 三、三維:循環利用、資源再生、友善環境。
本社定位 一、農產:農產是不可取代的天然物材。民以食為天,可作原料、可再加工、可多元複合、也可是資材、藝品……… 透過科技、生技利用重新界定處理氣候、環境、土壤、水利、成長、運送等,改變傳統習作思維。 二、再生:再生的重要概念,就是材料不被廢棄。設計生產時就要摒棄傳統一次性使用觀念,從耐久性、可修復性、保固性、循環利用著手。 運用多元學科知識,讓原本差異甚大的許多領域結合,將大自然可取得的能源轉化,藉生技使萬物再生循環利用。 三、廢棄物再利用創新變農業資材,發展新農業技術,並致力加值再生能源,友善土地也能減少廢棄物。 四、消費:愈來愈多消費者,將成為自已的生產者。社員更以成本或相當優惠的折扣價,購買品質優良的生活日用品;以共享行銷、物流、配銷通路來減少下游成本。 五、合作社:以集資共謀生存的方式,透過非營利經營運作,藉低邊際成本加速社員之物品與服務的流通,協同共享彼此串聯,並尋找讓多方互蒙其利的合作機會。 六、農產再生消費合作社:藉由上述具有分散特質、協同通訊與能源的新組態,善用橫向整合力量,建立一個由下而上的共有資源基礎,以更公平、更人性、更能永續發展的為大眾謀求最大福利。 營運模式: 總社/指揮總部→十大區域營業處→100地區管理處處長→1000個庶民行動工作站/輔導專員→每個工作站1000基礎社員(*=100萬社員) |
有限責任台灣農產民生消費合作社
Taiwan agriculture livelihood consumers cooperatives
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51巷8號3F-2(總社)
3F., No.8-2, Ln. 151, Sec. 2, Fuxing S. Rd., Da’an Dist., Taipei City 106, Taiwan (R.O.C.)
通訊地址: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一段58巷5號1樓(總管理處)
3F., No.8-2, Ln. 151, Sec. 2, Fuxing S. Rd., Da’an Dist., Taipei City 106, Taiwan (R.O.C.)